找到相关内容18362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[原创]痛与

    【原创】痛与(发帖人/作者:释普度) 九江的气候,虽然较北方为湿热,不过相比于四川和重庆,又是干燥的了。 由于多生所作不善业过多,所以今生所得色身也是破绽很多,我的皮肤,大概更适合四川那种...念脚”。脚一痛,我们就感到不方便,大大地“”起来! 由此,我想到我们念佛也是这样。一般人,当他在生活中尚未发生什么问题的时候,都是高高兴兴,拼命去追逐其感到兴趣的这样那样,除非是生活中的大问题来了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0275351.html
  • 浅谈无无住无相

    浅谈无无住无相   悟释  作者悟释,江西佛学院正科班学僧  前言:慧能大师《六祖坛经》中说“我此法门,以无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。”这里的宗体皆是心要之义,表明了无相,无,无住在惠能...以“三无”来概括了他的禅学思想,本文就对“三无”作一些探讨。   一、无   无念者于而不,这是说任心自而不起妄念,也就是有正念而无妄念,经常保持正念不断,念念相续,这种心念,就是无,如...

    悟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549713.html
  • 三千性具善恶

      佛的慈悲愿力,曲垂方便,开发了八万四千法门,为的是使众生悟入佛之知见。法门虽无量,但归根到底总不出一之所摄。《华严经》云:   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”   一三千:即是吾人当下一之中具足三千诸法,包容现象界的全体。心在迷时,含三千法,对之执著不舍。心在悟时,也含三千法,但对之并不起执,而视为方便,视为性德。心有染净迷悟的分别,但三千法不动丝毫。...

    胡春业

    |善恶|人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17192218332.html
  • 天台思想的一三千

    天台思想的一三千  释圣严 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 第57期(1980.10)  页207-221  ?1980 大乘文化  台北市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页207 天台思想的一三千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57期(1980.10)  一、天台思想的传承  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65164775.html
  • 传印法师:与念佛

    ldquo;与念佛”这一尽人皆知的命题,相为交流,就教于师友、方家。   据净土诸经论,以及西天东土包括日本国的诸祖师垂教,净土法门之心要,在于信、愿和实行念佛。作为“报土&...深信,便会有切愿;既有深信切愿,便自当能有实行称阿弥陀佛名号等修持。所以,深信、切愿和实行,这三者是互动的,是一体的。通常所谓如鼎三足,不可缺一。   在这里,应当加以强调的是:所谓信,是要深信,...

    传印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1539084.html
  • 三千和圆融三谛

    人们只要如法修行,自然会有所成就的。你看,生灭心与真如心是相通的、一体的。有心动,真如门就成了生灭门;无念心息,生灭门就成了真如门,多么方便。  虽然如此,生灭心和真如心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?特别是真如...印度佛教转变为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。从南北朝后期的慧文、慧思两位大师开始,到陈隋间智者大师集其大成,盛于唐宋,延至明清,在中国历史文化中,特别在中国佛教中有特别的意义。天台宗的中心理论就是“一三千”和“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739362.html
  • 试述天台宗的一三千

    内容提要:  一三千说是天台宗的中心思想,圆顿止观的观法大体。也是智者大师“说己心中所行”的法门,其重要性不亚于当年释尊在菩提树下所证悟的真理一样。所谓一三千,即是吾人当下一之中具足三千诸法,包容现象界的全体。心在迷时,含三千法,对之执着不舍;心在悟时,也含三千法,但对之并不起执,而视为方便,视为性德。心有染净迷悟的分别,但三千法不动丝毫。  本文以一三千为题,从其思想渊源,形成体系,与...

    怀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4441986.html
  • 什么是应化身佛

    什么是应化身佛   一般念佛人持名念佛,只要信愿行真切就可以往生西方,但有的人为求实相念佛,所以学无相念佛;有的人为求上品上生,面见弥陀世尊,所以学无相念佛做为功夫;有的人为求学佛得力以度化众生,所以学无相念佛。无相念佛就是楞严经中所述,第二十四种圆通法门---「法以人名」,称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。  念佛,许多人在,也知道佛有三身:化身、报身和法身。因为佛有三身,所以念佛的法门就有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51756082.html
  • 念戒、念僧、无常

         将心靠在“”上,心自然清净,有无上功德,   最后将所靠之“”也放下,归于无,就能与菩提相应。      人生无不是苦,苦的...阿罗汉。”这种舍一得万,少施即能得大报,所以是为世间无上福田,是宝中之宝。   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无常六……,于一一中都有无上功德,能使我们...

    释见迈

    戒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2257442035.html
  • 论智顗的“一”范畴

      内容提要:在智顗的理论体系中,“一”范畴具有核心地位。本文认为,智顗的“一”是众生的日常意识,是识心妄念。“一”与万法的关系是互具,它既不生起万法,也不包含万法,而是同时具足善恶染净一切法。“观心”是解脱的法门,观心的理由是方便、有效,易于把握,而不是说“一”是本体。有人主张智顗的佛教思想是建立在“真如缘起论”基础上的唯心论,值得商榷。  作者魏德东,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...

    魏德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4341985.html